舉行羊舌祠修複竣工儀式現場四方百姓雲集

  新近落成的羊舌舍大殿
  8月26日上午,代縣陽明堡鎮隆重舉行羊舌祠修複竣工暨羊舌塑像開光儀式。新近落架大修竣工的羊舌祠雄偉壯觀,大殿內香煙繚繞人頭攢動,來自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和四方百姓雲集於此發心聚力,共同參與見證了千年古祠昔日破舊失修,今日重煥光彩的巨大變化。
  羊舌祠位於陽明堡鎮堡內村原中學院內,是春秋時期晉國羊舌大夫的祠堂。據《代州志》載:“羊舌大夫祠,在城西二十里陽明堡,祀晉大夫叔向。”叔向也就是羊舌叔向,晉國大夫。歷事晉悼公、晉平公、晉陽公三世。叔向本姓楊,周襄王時,其爺爺名叫楊突,官拜羊舌大夫,以封地為氏,人稱羊舌突,人們習慣了稱呼,後來就演化為複姓羊舌。叔向為人正直勇敢,品行端正,見識超群,才幹卓越,是當時出色的政治家,也是無可挑剔的人格楷模。孔子評價他說:“叔向,古之遺直也。治國制刑,不隱於親。曰義也夫!可謂直矣。平丘之會,數其賄也,以寬衛國,晉不為暴。歸魯季孫,稱其詐也,以寬魯國,晉不為虐。邢侯之獄,言其貪也,以正刑書,晉不為頗。三言而除三惡,加三利。殺親益榮,猶義也夫!”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等書中記載了他大量嘉言懿行,其見識和行為已經成為當時及後世的賢哲典範。
  一座千年古祠的修複為何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關註和支持,追根溯源這一切都與陽明堡鎮名字的由來有關。相傳晉國時代陽明堡附近遭遇特大旱災,泉斷水絕,草木焦枯,盜匪四起,民不聊生。一天,晉大夫羊舌叔向押解一批犯人路過此地,見狀甚為痛心。他一面差騎疾報京都,一面組織人員祈雨。但當地百姓饑餓睏乏,面如菜色,無力祈雨,羊舌叔向遂令犯人代祈,若祈雨成功則當場免罪釋放。犯人們便在烈日下燒香焚表,跪地叩求。不日果降大雨,乾涸的大地喜逢甘霖,草木重新返青,莊稼得以下種。百姓為了紀念他,起土築城,取名“羊頭城”。後來一位主政代州的耿直官吏聽聞此事感慨不已,認為羊舌叔向功德無量,應流芳萬代,於是改“羊頭城”為“羊名堡”,宋治平二年又改為“陽明堡”,並修建羊舌祠。
  據祠內古碑記載,現存的大殿是明洪武年間重修建築。明景泰四年、成化十四年都進行過修繕,清代也屢有修葺。但近年來隨著歲月更替,風雨侵蝕,古祠已經破舊不堪,瀕臨塌陷,搶修古祠成為全鎮當務之急的大事。陽明堡鎮作為我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,今年又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。為了保護好這座千年古祠,挖掘其文化內涵,弘揚傳統文化,該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,並向全鎮人民發出倡議,重修羊舌祠。這一舉動得到了本地民營企業家和有識之士的積極響應和傾力支持。其中企業家段玉貴捐贈30萬元、賈五五捐贈20萬元、王占元捐贈10萬元、崔海英捐贈10萬元……當地各界人士和群眾也紛紛捐資,為保護歷史文物和傳承其根源文化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。在鎮政府的指導協調下,工程部專門成立了羊舌祠民間修繕委員會,於今年3月份開始籌建,共籌資150萬元,落架大修了正殿和配房20餘間,重塑羊舌大夫塑像一尊,平整院落1500多平米。如今的羊舌祠修舊如舊,外觀典雅、結構精巧、佈局合理、施工精良,千年古祠又恢復了昔日雄姿,成為了該鎮一座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標誌性建築。(代縣新聞辦 劉愛軍)  (原標題:代縣隆重舉行羊舌祠修複竣工暨開光儀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c40mchc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